找到相关内容296篇,用时6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汉传佛教的反思

    人天乘善法;依声闻乘的出离心修习,便是解脱行;依菩提心修行,便是菩萨行。菩萨行又包括有漏的凡夫行和无漏的圣贤行,菩萨尚未摆脱凡夫心的作用,所修布施仍为有漏善行。而菩萨在修习布施的过程中,不断以性空见...南北朝的弘传,至隋唐而达鼎盛。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初期,主要从事两方面的工作:一是佛经翻译,一是义学研究。对佛经的翻译,使汉传佛教较为完整继承了印度早期和中期的佛教思想;而对义学的研究,则使佛教在中国形成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汉传佛教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2343283878.html
  • 修行与生活:道场中的情爱问题

    ”是此菩萨在“位”时犯下的重大因果事件,当时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或不想解决,就把其果报“刻意”留待“上位”时再来解决。(能如此做,一般要得到有大能力的佛菩萨相助才可以。)    四、“八”以后的...   壹、宿世情缘    那个往生者的牌位就放在木桌上,除了三柱清香就只有白饭与清水,在这个冬夜的斜风细雨中显得格外凄凉与冷清。他带着一脸的苍白在灵位默祷着,然后不断轻柔的呼唤着她的名字,他...

    紫虚居士

    |情爱|戒淫|修行|情缘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3/1548005004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罗汉、菩萨、佛陀释义

    被称为无漏法。   菩萨,有凡夫有圣人,菩萨共分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、等觉、妙觉的五十加两个阶位,十以前的四十个阶位,全是凡夫,从初以上的十二个阶位,才是圣人,表中所列的菩萨,是指圣位说的,因为佛典中通常称的菩萨,如不标明菩萨,也多是指的地上圣位菩萨。   小乘圣者不求成佛,但求入于涅槃,涅槃的境界,从本质上说,大小乘是一样的,不过小乘入于涅槃之后便安住于涅槃了,不再度众生了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教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502711634.html
  • 世苑图书馆馆员之修学方针(注一)

    才能究竟证到之法,声闻独觉偏证一分,初以上菩萨具证一分而未究竟,所以说:「唯佛与佛乃能究竟」。其实、此诸法性相是遍于一切众生世界的、不过唯佛陀的大智慧乃能澈底照见证知,所以推重佛陀,称为佛法。   教法、就是应机巧说法。「诸法实相、唯佛与佛乃能究竟」,这是说佛的离言内证。而佛之说法在能应机,即是或适应地上以至等觉菩萨,或为适应菩萨、二乘、人、天等不同的根机,因此说大、说小、说空、说有。这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40039575.html
  • 布施之道

    菩萨,有求身肉时,如果不能助发大悲、成就大义利,也不应施。损害有情义利的,如毒物、兵器、恶咒等,不应施。又非密宗法器者,不应以密法施。  总之,菩萨为利益有情,身命、资财、善根等一切所有都能惠施...中的一种修行法门,是大小二乘、显密诸教所共有的。这个法门是如此的常见,以致人们把它简单化了,不知道它的性相差别和修行方法,施者往往施多而得福少,只是成就一些有漏的功德,而不能藉此有效提升生命的质量。...

    释恒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2039825.html
  • 吕澄:观行与转依——佛学基本问题之三

    阶段内,有时似现观,有时又似究竟的,辗转轮进来开展观行。像“华严经”所说实践以十为标准,而在有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,各自成一结构,即是发挥此义。另外,有处还说每阶段中间不一定要有明白的层次,仍...来解释一下。在“观”的一面,最应注意的,是它以“中道”为特征。本来印度佛家的初兴,当时流行着各式各样的偏见,不容不严格地加以批判,因此佛家的议论、行事,随处都表现着中道精神,到了见解上,尤其显然[一...

    吕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91039958.html
  • 汉传佛教的反思----济群法师新春致辞

    圣贤行,菩萨尚未摆脱凡夫心的作用,所修布施仍为有漏善行。而菩萨在修习布施的过程中,不断以性空见消除凡夫心的作用,最终契入空性,成就胜义菩提心。由此可见,唯有在菩提心、性空见的指导下,人天善行才能...,至隋唐而达鼎盛。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初期,主要从事两方面的工作:一是佛经翻译,一是义学研究。对佛经的翻译,使汉传佛教较为完整继承了印度早期和中期的佛教思想;而对义学的研究,则使佛教在中国形成了不同的...

    济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2741154.html
  • 永明延寿的禅净思想及其特点

    区别,故有三土、四土之说。   在延寿的净土观中,唯心净土就是自性清净心,就是诸法实相,只有亲证实相,才能得生唯心净土。但这一境界实在太高,别教的三贤都难以达到,何况芸芸众生!所以应当先求往生...攻击的过程中,矛盾的双方逐渐互相协调和融合,并最终形成了禅净融合、禅净双修的格局。永明延寿就是开创这一禅净双修之风的重要代表人物。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,对永明延寿有关禅净关系方面的几个问题...

    华方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5041489.html
  • 汉传佛教的反思

    的圣贤行,菩萨尚未摆脱凡夫心的作用,所修布施仍为有漏善行。而菩萨在修习布施的过程中,不断以性空见消除凡夫心的作用,最终契入空性,成就胜义菩提心。由此可见,唯有在菩提心、性空见的指导下,人天善行才能...弘传,至隋唐而达鼎盛。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初期,主要从事两方面的工作:一是佛经翻译,一是义学研究。对佛经的翻译,使汉传佛教较为完整继承了印度早期和中期的佛教思想;而对义学的研究,则使佛教在中国形成了不同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41442484.html
  • 重塑石佛的殊勝因緣

    。   百姓聽說壽昌寺在塑大臥佛,很多人好奇來參觀,看了就想說,邊看邊議,難免發出各種議論。當臥佛雛形展現在人們面前時,眾說紛紜,綜合起來主要是:認為左手短了,應過膝,像根木棍,缺少靈氣;臥姿,...山紅石鐫刻無量壽佛(阿彌陀佛)一尊,身高5.3米,出土3.3米,陷2米。佛像端莊慈祥,氣度不凡,朝拜者不絕,香火日盛。因佛像為山紅石雕成,百姓便尊稱為「石佛」。石佛年代久遠,鐫刻精細,匠心僧意,造詣頗深,...

    吳 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0143436.html